机构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 文章精选 >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法的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探讨
来源: 本站 日期:2015-12-18 06:59:00

 

范田园 李忠艳

(东北林业大学a.工程技术学院b. 心理咨询中心,哈尔滨150040)

摘要:解释结构模型法对分析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使用此法,应先建立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解释结构模型,然后借此对高校校园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因素包括“软件”因素和“硬件”因素,所以建议在学校决策层面,应重视安全工作,健全安全制度;在管理层面应增强防控力量,完善安全排查工作;在师生层面,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关键词:解释结构模型法;高校校园安全;建立模型;安全建议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惠及更多学子的同时,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1]。近年来,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件、大学生传销案件以及时有发生的高校学生宿舍火灾等事件都在提醒我们加强高校校园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做好高校的安全工作,保障高校的校园安全,是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共识。解释结构模型法对分析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解释结构模型法简介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是由美国J•华费尔教授开发出的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2]。将模糊不清的想法和观点转变为一种具有清晰面貌的直观模型,是解释结构模型法的一大优势。

    应用ISM建立起一种解释结构模型,一般需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确定关键问题并组建起ISM小组,小组通过讨论提出影响该关键问题的因素;第二步是判断各指标之间的二元关系,分析各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从而建立起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第三步是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和简化处理,从而得到一种递阶结构模型,建立起解释结构模型。

    解释结构模型对于分析我国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适用性。这是因为,通过建立矩阵可以将表面上看似模糊不清,但实质上则是互有关联的各种因素形成一种层次清晰的解释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展开分析。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涉及的人员、部门和单位较多,不同方面的关系纵横交错,相互之间互有影响。使用解释结构模型可以将其中的各影响因素作清晰的结构化分析,进而发掘出能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行为主体和关键因素。

二、建立高校校园安全问题解释结构模型

1.高校校园安全影响因素的提出

    首先成立ISM小组,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和到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专家处进行咨询。如此之后,我们发现,影响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的因素共计10项(详见表1中的S1-S10)。

表1 我国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影响因素

 \

2.高校校园安全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

    在确定了关键问题和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对前表中所列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可达矩阵。此后,通过级间划分,我们又得到一个按级间顺序排列的可达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级间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

图1 高校安全问题解释结构模型

三、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法的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分析

1.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软件”因素

(1)安全工作理念落后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高校在安全保卫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安全工作的理念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目前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的情况下,不少高校在安全工作方面仍把本校师生视为是“被管理的对象”,所以就人为地制造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也影响了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开展和安全措施的落实[3]

(2)安全制度不健全

    安全制度是高校校园安全的基本保障。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自己相应的安全制度。问题是,许多制度在制定时就有走形式的倾向,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制度的执行。这就严重影响了实施的效果,甚至带来了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责任的不明确对于安全责任的落实的影响尤其重大,是高校必须加以重视的一个方面。

(3)安全教育松懈

    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应该是高校校园安全工作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但目前,很多高校均更倾向于使用管理手段来规避安全风险,而对于教育和引导师生避免危险却不够重视。此外,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我国一些高校的做法也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许多高校仅限于只依赖公益宣传的方式来进行安全教育,未把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教育教学的体系之中。

(4)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学生有无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受他们自身经历、阅历和认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高校安全教育有关。目前,在高校中屡禁不止的违规使用电器的现象就是明证。2008年,上海商学院一女生使用电加热棒引发火灾,导致4名女学生因跳楼逃生当场死亡。此类事故之所以一再发生,就是因为高校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事发前没有采取措施以避免安全隐患,事到临头也不能采取恰当措施加以正确处理[4]

(5)学生诉求和学校管理制度间存在矛盾

    在高校,学生的诉求是变化着的,但高校的管理工作却跟不上学校和学校周围环境的变化。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如果仅仅从自己便利的角度出发来开展工作,如果只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诉求,不与学生建立起有效沟通的关系,那么其管理工作就不仅不会有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引起自己和学生间的矛盾和冲突。

2.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硬件”因素

(1)学校面积大,人员构成复杂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校校区的扩展,目前的高校都越来越大,人员构成也越来越复杂。校园周边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高校周围都有面对学生群体的消费市场、饭店、网吧和旅馆等,这些均对高校安全构成了过去不曾有的挑战[5]

(2)学校的安全投入不足

    在高校,其安全管理部门作为一个“不产出”的部门,学校对之的投入一般均十分有限。财力不足使安全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往往动辄无钱可用,甚至使原本应该发挥作用的人员或相关设备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安保人员短缺

    在高校,安全保卫人员肩负着保卫校园安全、维护学校稳定的重大责任。然而,由于投入的限制,目前在高校一方面是安保人员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有限的安保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4)安保设备落后

    以安保监控、巡逻和报警技术为代表的高校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应该是一种高效率和智能化的安全防范体系,它可以弥补人力防控的不足,可以提高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但高校目前在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逻系统和报警求助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上程度不同地还有差距。

(5)对安全隐患的排查不全面

    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是如前所述,因为受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所以目前高校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方面就很难做到全面而细致。

四、在解释结构模型视角下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的建议

1.重视安全工作,健全安全制度

     在学校层面,高校应该加大对校园安全工作重视的程度,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同时增加校园安全方面的投入。高校决策层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视是做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所以决策与领导层就必须从学校全局出发,提高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落实措施,同时给予必要的经费方面的保证。

2.增强防控力量,完善安全排查工作

    在管理层面,高校负责校园安全的管理部门应依靠学校的领导和支持,加强安保队伍建设,提高安保能力水平,定期对可能有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排查,不留任何死角。安全管理部门尤其应加强安保队伍的建设,应提高安保人员的素质,使之能胜任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能把智能化的安保技术防控手段掌握好、运用好。

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师生层面,高校和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起与教师和学生间的有效沟通的渠道,从而一方面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另一方面也重视倾听师生,尤其是学生在安全方面的意见和诉求,争取教师和学生对安保工作的配合与支持。安全教育应利用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和校园内的其他宣传与教育手段进行,应较全面地向师生尤其是大学生介绍安保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禹华美. 四川高校安全问题探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2]关维娟,何刚,陈清华.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煤矿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0(19).

[3]马凤宝. 浅析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 高校后勤研究,2007(1).

[4]欧阳剑波. 略论高校安全教育模式的重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5]刘勇. 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 科技资讯,2008(6).

编辑: 本站
更新于: 2015-12-18 06:59:00


2 返回首页 1加入收藏 2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