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 它山之石 >
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走向
来源: 本站 日期:2013-09-14 11:27:33

       随着全球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广大青年师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师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日趋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办学模式改革引发的院校合并、一校多址、办学形式多样化等新问题层出不穷;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高校收费制度、高校后勤服务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导致的高校与社会、学生与高校、教职员工与高校之间的矛盾开始凸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高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瞩目,高校的安危已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和幸福,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一、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同时也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一)社会不良影响甚嚣尘上。目前社会上较严重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思潮及其他一些丑恶现象正在不断向校园渗透,负面影响较大,加上一些单亲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方法欠妥,导致大学生当中违法犯罪案件增多,甚至有的学生羡慕富贵,追求奢华,开始涉足色情娱乐场所,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增加了学校安全保卫管理工作的难度。(二)校园开放度空前扩大。

随着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进程加快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全面启动,关于高校“推倒围墙”、“引进资金”、“N+1学习”、“校外办校”等方面的喊声不绝于耳,些地方高校开始大范围扩招,师生员工的不断增加,校园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原先那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也逐渐被打破,高校对社会越来越开放,高校与社会的联络沟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现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内容日渐丰富,活动区域日益扩大;在校园内部、本校与外校、校园与社会之间的流动日益频繁,制度约束力降低,行为可控性减弱,学生自主活动越来越多地游离本校的管辖范围。由此致使原生于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类型逐渐悄然侵入校园,甚至多个学校都出现了群体性治安事件和严重暴力犯罪活动。(三)高校周边的环境隐患丛生。校园周边合法和非法开设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滑冰场、酒吧及小餐馆等,已成为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社会无业青年和违法犯罪分子常常聚集在这些地方,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些场所的经营者为追求利润,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推荐一些暴力、色情的游戏和录像等,使学生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之中不能自拔,侵蚀了学生的心灵,动摇了学生脆弱的心理,使尚未完全成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巨大伤害,给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带来许多隐患。校外街道随意摆摊设点,肆意占据车辆、行人通道,经常引发各种不良事端纠纷。各种辆任意快速串行,乱停乱放,占据路面,堵塞交通,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出入,而严重威胁着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四)高校人员的成分日趋复杂。目前,各高校学生大规模增长,一方面学生的学科、专业、层次、学制、学习方式等类别较前有很大变化。各层次、各类型学生并存,由于相互之间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差异增加了产生冲突、发生纠纷的几率,如师生内盗案件增多、自杀事件和恶意攻击增多、群体冲突增多;另一方面学生规模的增长也引起高校校区内的其他人员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为了满足不断增多的服务需求,大量商业人士、后勤系统的临时工人、校园建设的建筑工人等外来临时人员大量涌入高校,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和潜在的违法犯罪分子浑水摸鱼夹杂其中,引发的治安、交通、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治安形势就越来越严峻。尤其是保障手段落后的情况下,流动作案、里勾外联、高智商犯罪等导致发案率提高、破案率降低,师生的安全感大大降低。(五)校内法治建设明显滞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的公安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但企事业单位的改革不彻底,原来存在于高校的公安派出所既未明确撤消也未明确保留,改革后原有的高校干警队伍也没有被明确授予执法权,校园公共安全只能由原有人员维持着,而高校安全保卫部门是内保部门,没有执法权,无权办理案件。在地方公安警力不足等原因下,学校保卫部门难以及时对突发事件和各类案件查处和办理,只能一拖再拖,给工作的进展带来了许多困难。执法缺位使校园形成事实上的法律真空,违法犯罪分子在校园不仅得不到有力的打击,反而变本加厉,有恃无恐,对学校事业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形成巨大威胁。

       二、当前高校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急需加强和改进,现存的一些薄弱环节不容忽视。(一)对安全保卫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学校领导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有的学校党委没有设立保卫部,对安全工作未实行党委、行政双重领导。一些学校对安全投入随意性较大,没有建立规范化的投入机制。学校在保卫装备、消防设备、重点要害部位、保卫人员待遇、事故隐患整改等方面都投入不够。保卫工作艰苦且具有危险性,目前仍有很多高校未按有关规定给保卫干部发放风险津贴,保卫干部经常处于24小时值班状态,但加班费标准太低,致使保卫干部队伍缺乏活力(二)部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管理不够规范。一些高校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规章制度覆盖不全面,没有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如“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是无章可循;有关制度的规定要求不具体,空话、套话多,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制定后,虽然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制度规定却是固步自封,长时间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状态,规章制度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无法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三)潜在隐患尚未及时整改。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表象之下,一个突出的矛盾是高校内各系统的发展不平衡,在师生规模、学科设置、专业数量、基本建设、科研项目等重点方面快速前进的同时,基础保障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例如学生数量增大后,新建的教室、实验室、学生公寓数量可观,但在工程质量和配套设施方面往往不尽人意,地基下沉、墙体开裂、管道渗漏、消防瘫痪等问题时有发生。部分学校重点要害部位还存在着一些新的事故隐患。(四)保卫干部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很多高校从事专职安全保卫工作的人数不增反降,而且年龄老化严重。究其原因,是高校为了提高教职工队伍的平均学历和职称结构,在进人政策上普遍限制低学历低职称人员入校,而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又普遍不愿意从事安全保卫工作,原有的保卫干部年长的不断退休,年轻的有能力的纷纷转行,而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保卫干部则是常常因为各种局限,虽然在一线勤勤恳恳辛苦劳作,却始终摆脱不了地位低、待遇差、常遭埋怨的困境。一些学校还没有组建校卫队,防范工作力量不足。多数学校保卫部门没有宣传、信息报送载体,缺乏对安全保卫工作的理论研究。在新时期下,机构设置未能及时合理调整,技术防范措施因资金不足而难以落实到位,但保卫工作因形势发展每年都在增添新的内容,原有保卫机构运作模式及保卫力量难以适应新的安全保卫形势的要求。三、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工作重点更加明确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神圣殿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是高等学校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义务,也是高等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具体体现。因此,确保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创造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维护高校稳定局面,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三、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保卫工作新格局。(一)大力加强安全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建设。保卫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纯洁,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团队意识强,团结协作好。政治教育要到位,要注重对保卫人员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坚持理想信念、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教育,经常进行时事形势和政策教育。教育形式要多样,确保受教育率达到100%。落实教育登记考核制度,保证教育效果;要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大力加强保卫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保卫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联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不断提高高校保卫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教育要到位。思想工作要实现经常化,要通过个别交流、谈心及时掌握保卫人员的现实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积极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在组织实施安全保卫各项工作过程中,重视进行思想动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和竞赛活动,激发保卫人员的工作热情。(二)大力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组织建设。高等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及相关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保卫处、学生处、教务处、装备处、后勤管理处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保卫处(部)。学校中层部门要明确专人分管安全工作,科室、学生班级要设安全员。高等学校要在机构限额内设立独立的保卫处(部),作为党委保卫部门和行政职能部门。要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需要配齐配好保卫干部。在编保卫干部人数,原则上5000人以下的学校不少于5人,2万人以上的学校不少于20人。要按照公安、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校卫队,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三)大力加强高校安全保卫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学校要加强保卫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鼓励他们刻苦学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理论探讨、学术交流和教学工作研究,并为他们提高学历、评聘职称创造条件。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保卫人员培训工作,全面开展安全素养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业务技能教育和知识更新教育。要关心保卫干部的生活,在待遇上原则参照学校专职政工干部标准对待,同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的特点酌情发放岗位津贴,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节假日值班、加班补助。保卫机构、保卫人员受到公安机关表彰奖励的,应参照有关规定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调动广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大力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保卫部门的办公条件,配备专用车辆、电话、传真机、计算机等必要装备和器材,为相关人员配置应急通讯设备,保障必要的办公经费和办案经费。要切实加强“科技创安”工作力度,加大技防投入,建立和完善消防监控、视频监控等安全防控监控体系。建立和完善“校园110”综合服务体系,构筑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和综合服务体系。学校要为“校园110”服务体系提供必要的经费、装备支持。(五)大力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建设。应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安全巡查、检查制度;门卫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疾病防控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申报制度;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不能一劳永逸,学校应坚持按照各项新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完善制度,使之具有时代性、合法性;针对学校治安保卫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制度,使之具有适应性;按照学校的治安秩序的状况,不断完善制度,使之具有严密性;按照制度的落实况,不断完善制度,使之具有可行性。(六)大力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情报工作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信息情报作为重要的资源已被广泛认同。有针对性地及时采集特别是整理、加工信息,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宏观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集中精力,加强研究,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和完善。要学会从头绪繁多、任务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脚踏实地地学习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聚精会神地研究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心一意地搞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全面衡量、统筹分配的前提下,重点保障信息化建设。在推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时,应针对现状,找准发展过渡的关节点,把它做好做实。要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在局部形成优势,产生突破。要重视和加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地及时收集各类情报信息,了解和掌握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和深层次的预警情报信息;要树立共享意识,努力提高信息情报研究工作的效益。要建立高校各部门普遍、紧密的信息链路,有效实现各信息情报单元、要素间高质量的互联、互通和互动,以确保信息有序、合理、快速流动,实现信息流动“横向一体、纵向贯通”的目标,使高校安全信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信息情报资源共享。

 

编辑: 本站
更新于: 2013-09-14 11:27:33


2 返回首页 1加入收藏 2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