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 文章精选 >
高校安保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
来源: 本站 日期:2014-06-05 06:53:00

 

章  莉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 高等教育是社会文明的载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既是大学提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大学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的需要。校园安保工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建设和谐校园就应该把和谐理念融入校园安保工作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信息网络和预警机制,大力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咨询,维护校园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高校安保; 和谐校园

一、和谐校园建设的现状

    董洁主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进程》一书对高校安保工作是这样定义的: 就是在高等学校内由专门组织或机构进行的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的高教管理活动。1高校安保工作属于高等教育管理范畴,是高等教育的内容之一,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组成部分。山西省中医学院保卫处杨王勤处长将高校安保工作定义为: 所谓高校安保工作,是指为了维护高校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高校保卫组织在高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不断解决高校的安全需要和对其产生危害因素之间的矛盾的安全保卫工作活动。[2]钟晓明认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是指高校保卫组织在公安保卫部门的指导下,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进行的一项专门工作。[3]

    笔者认为,高校安保工作是指高校安保组织为保证给广大师生员工营造良好、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进行的各项安全保卫工作,从而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保证高校安全和有秩序、正常运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保卫,及时反应政治信息;治安工作,主要从事治安案件侦破和查处,现场保护,门卫管理,值班巡逻,校内交通安全等; 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知识教育及相关演习活动; 消防工作; 户证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一个重点。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在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出现了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出现了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这对高校的冲击不容小视。此外,高科技和信息网络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思想政治领域的斗争将更加复杂和尖锐。

    安保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今也面临着重大挑战。近年来,常见的高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包括危害生命与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学生伤害、学生意外; 有危害校园公共安全的校园治安问题和校园犯罪、管教冲突; 有学校自身管理造成的财政困乏、群体性事件以及波及校园内的各种事件等。[2]如北京高校食堂爆炸案、江西民营学校罢餐罢课事件、SARS事件、马加爵杀人案、西安留学生表演事件等。这些事故成因复杂,影响层面多,涉及范围广。

二、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引起了高校的密切关注。刘让等指出,当前高校安保工作存在的问题有:(1)高校园区快速兴起与管理模式不成熟的矛盾,(2)网络安全问题形势严峻,(3)校园周边环境复杂,(4)校内治安形势产峻,(5)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范能力较弱。[3]贺晓飞、詹曜认为,当前高校安保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有: (1)招生规模扩大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2)高校的开放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学校安保形势日趋复杂,(4)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新因素。[4]罗骑林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安全建设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大多数高校只注重表面宣传,不注重开展实际工作; (2)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技能贫乏;(3)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的发展期望过高,注重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校园安全建设。当前,高校文化建设所产生的问题与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高等院校的组织结构、师资情况及文化氛围等内在的环境因素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或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社会原因主要有: (1)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些人心态变化较大,当无法自我排压时,就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甚至侵犯学校,如北京高校食堂的爆炸案。(2)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门户被打开,高校迅速实现产业化、市场化,这些“元素”使原本封闭、安全的校园变得不平静、不安全,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3)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影响,一些不良思想观念借助互联网侵袭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由学生不当上网引发的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呈不断上升之势,给自身、家庭、学校、社会造成极大影响与危害。(4)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关系、家庭氛围、家长行为以及家庭周边环境等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在课程设置和管理水平上不尽如人意,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学校组织管理原因主要有: (1)一些学校基础设施年代久远、老化严重,缺少及时的更新,安全隐患很多。(2)学校的“软环境”对高校安保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校在组织结构上有缺陷、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忽视教师利益、漠视学生的权利、责任分工不明确等都有可能产生不和谐因素; 高校对于安保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引导,可能会因小事爆发大危机。

    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学生自身原因主要有:(1)学生的性格、人格倾向、信念、行为问题与困扰、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 学生安全知识及能力欠缺,安全意识薄弱。比如学生平时能遵守校方安保规章制度,不用违章电器,如果在火灾时懂得如何自救,也许就是不一样的结果,也不会酿成如今的惨案。(2)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压力与问题: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 对学校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内容的适应问题; 集体中自我认知和评价问题; 与同学的人际关系问题; 与异性交往恋爱问题;求职与考研的选择等,来自各方面的问题最后积聚起来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心理问题逐步成为影响校园安保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中国政法大学的“杀师案”等,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上海市教委向社会发布《200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中提到,上海市2009年高校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2起,造成24名大学生死亡。值得重视的是,大学生自杀人数占本年度大学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54.17%。市教委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身心健康,继续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

三、完善我国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对策

    高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体现在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等各个方面,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水平,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整体工作,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和人文关怀的角度重视这项工作。[5]

(一)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提高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制定好校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从高校大的环境来说,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将学校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将学校安全稳定管理纳入学校目标管理之中。[6]校园的一般性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安全管理的目的、范围、管理内容、检查制度、评价标准、责任追究等。各高校要制定和完善《高校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实施办法》、《重大交通事故处置预案》、《重大火灾事故处置预案》、《大学生群体事件处置预案》、《大学生食物中毒处置预案》等一系列重大紧急事件处置预案。

(二) 健全信息网络和预警机制

    广泛收集内幕性、预警性情报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的要求,超前工作、超前化解,掌握主动权。各院部、处室要成立信息员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突发性事件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 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 应急处置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应急处置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外部援助资源等。高校应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并作为创建安全文明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抓好落实。

(三) 大力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秩序

    协助公安、文化、工商、城建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网吧、影视厅、游戏厅和歌舞厅等经营性网点进行清理整治,对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对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加强周边交通的管制和疏导。

(四)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

    良好的软环境建设能激发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五) 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咨询

    加强对师生的法治观念、国家安全观念和治安保卫的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安全观念教育,通过教育,使全体师生学法、知法、守法,养成遵纪守法的观念,消除校园内外安全隐患,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董洁: 《大学生安全教育进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1页。

[2]杨王勤: 《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工作的思考》,《现代交际》2010年第5期。

[3]钟晓明: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思考》,2008年10月22日http: / /www.qiqi8.cn /article/61/64/2008 /2008102266245. html。

[2]简敏: 《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创新》,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3]刘让、陈倩: 《浅析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问题及管理对策》,http: / /www.14edu.com/jiaoxue /jiaoyu /jiaoxue /zjlw/040311D22010.html。

[4]贺晓飞、詹曜: 《高校安保工作分析与对策》,http: / /qkzz.net /article/7670a45d-0b39-4e4a-ae9e- 5a05169894cb.htm。

[5]孙晓霞、王世明: 《高校安全保卫中的和谐刍议》,《高校后勤研究》2010年6月。

[6]马大宇: 《论高校安保工作中的调处机制》,《高校后勤研究》2008年第6期。

编辑: 本站
更新于: 2014-06-05 06:53:00


2 返回首页 1加入收藏 2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