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 它山之石 >
高校多校区办学校园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 本站 日期:2015-03-19 10:00:52

——以桂林市高校为例

广西师范大学  陈代杰

 

摘要: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发展的一种趋势,校园安全也已成为高校多校区办学重要考虑的方面。通过对桂林市的高校校园安全的现状分析研究,了解桂林市高校多校区办学校园安全及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困难,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为高校多校区办学建立校园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关键词:桂林市高校;校园安全;现状

 

多校区办学于美国从1960年之后得到蓬勃的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而我国多校区办学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才慢慢得到发展,目前在国内已形成了一种趋势。本文所研究的多校区办学是指桂林市内具有统一法律法人代表的,在寻求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及扩大人才培养规模的情况下跨区域、多校区实施人才培养的高校。桂林市位于广西的东北部,是拥有广西高校数量第二的城市,多校区办学已然成为桂林的高校发展的必然状态。高校多校区办学对于扩大办学规模、强化人才质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增强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多校区办学格局的改变,地缘因素的影响,校园安全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困难,针对多校区办学校园安全的研究具有现实的价值意义。

一.桂林市各高校基本情况统计

桂林市各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桂林市7所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表(数据来自学校简介)

 

学校名称

全日制在校生(万)

校园面积(亩)

校区数量(个)

广西师范大学

2.8

4100

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9

4770

3

桂林理工大学

2.7

4000

4

桂林医学院

0.94

1334

3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1.0

2123

3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0.6

1320

2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0.9

1885

2

    表1可见,桂林市的高校都拥有2个以上的校区,校园面积在4000亩以上的有三所,占42.86%。拥有三个校区以上高校为4所,占57.14%,上述七所高校两个校区之间低于5公里的仅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其他学校的校区之间都相距在5公里以上,其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有一个校区位于北海市,桂林理工大学有两个校区位于南宁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有一校区位于来宾市。综上所述,当前桂林市的高校多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校园面积大,校区间距离远。

二.多校区办学校园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一)校园面积扩增使安全工作增加难度

    高校招生规模及校园面积的不断扩增让校园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难度有:1.需要不断增加对安保设施的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投入,但是由于建筑面积的猛增,电子监控和预防工作尚有很多盲区难以企及,导致安全事故的滋生;2.学生人数剧增,不同学生层次及群体具备不同的特点,个体性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较为频繁,导致校园安全工作难以做到有针对性的预控,难以做到有的放矢;3.目前桂林市的高校都属于开放性的校园,难以杜绝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在校园内开展犯罪活动,并且不法分子采用的犯罪设备及手段更先进,作案也更隐秘。

(二)地域性差异对安保工作面临的挑战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桂林市高校的校区之间大部分都是跨越不同的县辖区,更有跨越地市的情况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也给高校校园安全保障工作带来了挑战。首先,地域性文化差异给予安全保障工作的困难,高校安全工作在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情况下,还要尊重相应的地方民俗文化,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做相应的调整,致使不同的校区的需要建立自身的安保工作体系。其次,校区扩建过程中征地引发的与地方势力、当地村民之间的矛盾凸现,学生容易成为矛盾的发泄载体。

(三)不良安全系素增加

1.学生自身安全因素

学者谢媛媛对于多校区办学下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内外因做了阐述:一是基础设施等资源不平衡与学生生活需求的冲突;二是教育资源不平衡与学生学习需求的冲突;三是校园文化差异与学生学校认同需求的冲突;四是组织管理薄弱与学生管理需求的冲突[1]。上述四方面的因学生自身内因、外因引发校园安全事故在桂林市几所高校中较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常因学校不同校区间的软硬件设施的条件、各校区周边的生活及娱乐条件等的不匹配导致不良情绪、心理障碍而引发系列安全问题。再者,学生自身的原因而引发心理疾病等系列校园安全问题,特别是学生对刑事犯罪的认识及防范意识薄弱,容易引发相应的刑事犯罪事件。总而言之,随着在校生人数的与日俱增,由于学生自身因素而发生的安全事件、事故类型在不断增多。

2.交通意外潜在系数增加

    多校区办学增加了师生往返各校区之间的频率,因而交通安全系数增加。桂林的高校师生长期奔波于校区之间授课、学习及生活,选择交通工具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教工专用的交通用车,二是学生乘坐的通勤车,三是乘坐校区公共汽车,四是乘坐专业班车,五是自驾车。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潜在的安全系数增加,无形增加师生交通安全的风险。

(四)高校校园安全事故类型及形式

1.安全事故的类型

(1)危害国家安全类,包括师生在校内外参与到危害国家安全的一切违法犯罪刑事案件。(2)宗教类,师生参与到非正规的宗教组织,开展损害国家和学校或他人安全的事件。(3)治安类,师生参与校园内外涉及的治安类事件。(4)心理疾病类,包括精神障碍类型及心理问题类型两方面的安全事件。(5)交通安全类,在校内外发生相应的交通事故。(6)违法犯罪类,如:杀人事件、故意伤人、盗窃(构成犯罪)等。(7)消防安全类:在校区内因用电、用火、用水引发的安全事件。(8)公共卫生类,包括大面积的师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疫情传染等。

2.安全事故的形式

    桂林市高校多校区办学出现安全问题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师生员工的人身、生命、财产及交通等安全事故。(2)校园不同场合的消防安全事故,如:火灾。(3)在校内外引发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4)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发生的安全事故,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5)校园硬软件设施安全事故,如:坍塌事件。

三.措施与建议

(一)构建桂林市高校校园安全联防信息平台

桂林市高校之间可以采取建立校园安全联防信息平台,形成“校-校”“校-公安” “校-校-公安”和“校-社区”四种联防机制。通过联防信息平台,实现高校之间,地方公安、社区与高校之间信息互通,达到联动联防、群防群治的效果。针对一些突发的、危害性大、传播迅速的安全事件通过高校安全联防信息平台进行公布,采取相应联防及预防,把校园安全事件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的范围。同时,对于典型的校园安全事例,各高校可通过安全信息平台进行分享、学习和交流,提高校园安全的预防、应急处理的能力。通过校园安全联防信息平台对校园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学习,提高理论及实践能力。结合桂林市高校安全联防信息平台,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构建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二)构建高校校园安全防控及应急体系

建立校园安全体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安全知识及能力,强化师生参与校园安全预防及控制的意识,特别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预防常识,扩大安全教育的覆盖面。2.完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及校园治安制度。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让各项安保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是校园安全实施的有力保障。3.加大对信息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安保设施的正常有序运行,如:监控设备等。4.成立校园安全体系小组。一般以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为成员,履行对校园安全事件的预防、应急及善后等环节的处理工作。校园安全体系包括法律援助体系、安全预防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善后援助体系和监督评估体系,完善的校园安全体系能为高校校园安全保驾护航,降低对师生员工的人生财产危害,减少损失。

(三)创新高校安全教育的形式及方法

    创新高校安全教育的形式及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1.铸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成立以校党委副书记及学工部门、保卫处、后勤职能部门和学院主要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的校园安全教育领导小组。针对一线专兼职辅导员、保卫处主要骨干成员及相关职能部门成员进行相应的校园安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安全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加以巩固。2.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及方法。做到安全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切合实际,采用最新的、典型的、通俗易懂且有警戒意义的案例作为教育题材。3.提高校园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与相应的安全技能训练、实习演练、现场观摩等亲身参及体会的方式紧密结合。4.拓宽安全教育宣传途径,充分利用多媒体介质、网络媒介开展安全教育及宣传工作。5.把安全教育列入大学生必修课程。随着当前社会形态及国际发展趋势,安全对于个人来说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及实践能力,如:人身安全、生命安全、财务安全及辨别预防能力。为了提高大学生安全方面知识及能力,建议桂林市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把安全教育列入课程教学序列,可作为必修或者普修课程开展,巩固大学生的安全知识。

(四)推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桂林市高校在完善校园安全体系的情况下,可推行安全事故责任制,强化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加强高校自身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多渠道、多途径打造校园安全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制度文明等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达到到“显特色、树品牌”的宣传教育效果,并让优良的校园安全文化得到不断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谢媛媛.多校区大学融合过程中学生管理的冲突与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2]任国友.多校区大学校园安全问题解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3]刘洁.有关大学生校园人身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8).

[4]李泽波.安全领域的高校文化建设与教育研究——基于西南石油大学周边复杂的社会环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5]苏延立.加强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2(02). 

[6]黄培清.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05).

 

编辑: 本站
更新于: 2015-03-19 10:00:52


2 返回首页 1加入收藏 2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